2023年10月,毕节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毕节市2022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并提出了“巩固改革成效,提升治理效能”“优化布局结构,突出发展优势”“强化制度建设,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保值增值,统筹发展安全”的审查意见。现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在巩固改革成效,提升治理效能方面。一是持续巩固改革成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巩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根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贵州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结合实际制定《毕节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全力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二是持续强化队伍建设。印发了《毕节市国资委监管企业选人用人管理办法(试行)》及年度重点人才工作计划,推动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等工作制度落细落实,督促指导监管企业建立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2023年,引进硕士研究生2人,校园招聘聚才590人,公开招聘气象、水务、大数据、工程管理等方面急需紧缺人才19人,开展竞争上岗37人,调整或退出17人。畅通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晋升通道,从监管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专职外部董事1人、经理层高级管理人员1人,从监管企业基层人员选拔中层管理人员50人,选派49人到子公司任职,持续形成良好的激励效应。强化专家人才服务,组织申报获评第八批市管专家3人,申报获评人才市级拔尖人才5人,兑现发放人才津贴待遇15人。三是强化党建引领。出台“四力强党建”“1+4”制度体系(《关于加强“四力”建设强党建促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提升企业党委引领力的实施方案》《关于提升基层支部战斗力的实施方案》《关于提升优秀人才集聚力的实施方案》《关于提升政治生态涵养力的实施方案》),制度化、系统化落实市委“党建五项行动”。制定印发了《2023年度抓党建促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2023年度市管国有企业党委抓党建工作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压紧压实县(市、区)国企党建工作领导机构、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责任。
(二)在优化布局结构,突出发展优势方面。一是强化产业布局。督促指导市属国有企业向“实体化、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提质升级,聚焦“抓前期、抓开工、抓进度、抓投产”,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全市煤、磷等矿产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全市风电光伏、露天煤矿等优势产业资源开发。二是落实“两换”战略。制定“两换”工作方案,指导企业谋划项目50个,总投资276.89亿元。推动市工投公司等企业与能源企业合作申报2023年新能源产业项目,共获得省能源局批复新能源项目指标49个,装机规模362.35万千瓦。督促指导4户市属企业积极参与全市9个露天煤矿开发建设相关工作。三是开展招商引资。加强与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及其他战略投资者合作力度。从市属企业中选派5名业务骨干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展驻点招商工作。2023年度,市属企业外出招商引资37次,邀请企业赴毕考察26次,市属企业与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能建投(六盘水)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业现有对接项目21个,与华能新能源发电(贵州)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在谈项目18个。
(三)在强化制度建设,激发内生动力方面。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毕节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商务招待管理规定(试行)》《毕节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外部董事退出实施细则(试行)》《毕节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受党纪政务处分薪酬发放的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修订完善《毕节市国资委权力和责任清单(2023年版)》《毕节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担保管理办法(试行)》。督促监管企业严格执行落实重大事项管理、财务预决算、担保管理、干部人事等监管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二是强化考核激励。不断突出“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差异化考核,提高考核的针对性、精准性。督促指导市属企业不断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市场化分配机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做到薪酬能增能减。
(四)在促进保值增值,统筹发展安全方面。一是有效防范债务。2023年监管企业通过盘活资产、经营收入、与银行协商展期、降息、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缓释了大量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二是国有资产收益稳步提升。通过监管企业每月的财务快报、财务报表以及财务分析报告等并进行认真分析研判,2023年监管企业资产收益率为0.27%,相比2022年0.05%、2021年0.25%均有提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建设推进毕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信息共享,推进国资监管工作信息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资产资源不多,资产收益率不高,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项目推进速度不够快,推动转型发展力度还需加大;三是企业经营能力亟须加强,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产业布局不够集中,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四是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短缺,部分企业干部职工学习力、执行力、落实力急需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不足等等。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将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审议意见要求,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切实抓好国资国企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能,提升监管质效。调整完善国资监管“权责清单”“授权清单”,做好监管制度“立改废释”工作。提高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使用效率。强化监督管理,指导企业建立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领导体制。修订完善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实施分类考核,突出“一企一策”考核,不断强化考核的针对性、精准性,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是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促进转型发展。围绕战略布局,进一步厘清监管企业主责功能和主业标准,引导企业做强主业。推动国有资本、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集中。聚焦发展实体经济,推进监管企业转型发展,形成定位清晰、支撑作用发挥明显的实体产业板块。把深度转换经营机制作为重点,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发展动力。聚焦“三个明显成效”,持续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结合实际制定《毕节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做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后半篇文章”,抓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围绕坚持推行经理层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动力,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经营效益。
四是进一步利用资源优势,落实“两换”部署。聚焦政策导向、国企资源优势、产业链条,督促指导监管企业围绕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文件及各行业“十四五”规划支持方向,用足用好用活毕节特有的政策、资源、人口优势,精心谋划储备工业能源、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等领域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与省属企业建立联合招商机制,加强与央企、省企和优强民企合作,推动煤矿、非煤矿山、风电光伏新能源等项目落地,奋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五是进一步筑牢安全发展意识,注重风险化解。持续强化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管理,加强债务风险动态监测和分类监管,坚决守住债务“爆雷”底线。持续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态化成效,坚决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稳妥处置好企业信访、投诉和欠资欠薪等问题,保障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六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引领带动。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工作,坚持抓党建促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市管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好市委“党建五项行动”工作部署,持续优化“四力”建设,巩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