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
  • |
  • 繁体
  • |
  • 加入收藏
  • |
  • 关怀版
新春农业新气象——毕节市农机轰鸣“闹”春耕

农随春好,人勤地丰。

2月28日清晨,威宁自治县双龙镇红光村的田野上,阳光朦胧,晨雾还未散尽,空气中已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伴随着阵阵轰鸣声,几台崭新的马铃薯种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耕整、起垄、覆膜一气呵成,仿佛在广袤的土地上谱写着一曲现代农业的乐章。

记者走进毕节市“农机闹春耕•粮食安全行”威宁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应用技术培训现场,全市各县区的种植大户、农机手和农技人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年马铃薯备耕中农业机具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

从人力到“铁牛”,效率提升数十倍。

“以前种马铃薯全靠人力,一天也干不了多少活,现在有了这些‘铁牛’,效率是人力的几十倍!”红光村种植户们站在田埂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正在作业的农机,脸上写满了欣喜。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传统的农耕方式正在被高效、精准的机械化作业所取代。

毕节市农机所左兰介绍,一台马铃薯种植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起垄、覆膜等多项作业,效率是人工的30倍以上,且播种精度高,株距、行距均匀,有利于后期管理。大家都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操作细节,不时提出疑问,伴随着技术人员的解答,田间气氛热烈而有序。

科技赋能,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从耕整到施肥,从起垄到覆膜,从播种到植保,培训现场,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操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个技术要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为了让参训人员更好地掌握技术,培训设置了实操环节,技术人员分别进行操作,手把手指导,确保每个县(区)都能够熟练掌握机具使用技能,为各地的马铃薯种植做准备。

有了更多的农机农具,种植更加科学化、精准化了,不仅节省了成本,还提高了产量。“我们希望通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和技术,进一步提升毕节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毕节市农业机械研究所负责人刘毅说。

2025年,毕节市计划种植马铃薯415万亩,其中威宁自治县158万亩。在威宁这个“阳光之城”,马铃薯种植单产今年将提升至每亩2.5吨。

政策宣讲,打通惠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政策宣传专区,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的志愿者为农户们详细讲解了农机购置补贴、报废补贴等惠农政策,并发放政策宣传手册。

“我们希望通过亲力亲为的方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惠及每一位种植农户。”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负责人陈永前表示。惠农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仅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还能激发大家的种植热情。

毕节市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更多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和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还将深化“兴农助农•志在毕行”志愿服务,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活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充分用好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夕阳西下,威宁自治县第一场马铃薯种植地里,种植户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田间,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期待。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农机轰鸣声依旧回荡,诉说着现代化的美好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毕节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正不断提升,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57-8222057、0857-863841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及政务公开相关事宜)

地址:毕节市七星关区碧阳大道518号
(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E栋215室)
邮箱:bjxs555@163.com

黔ICP备05002319号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021号 网站标识码: 5205000011

版权所有: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Chrome、
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
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