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毕节市在“三农”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夯实“三农”基础,农业根基日益牢固,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建设稳步加快,一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贵州省可雅内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农业根基更为牢固,“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大放异彩
2024年,毕节市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任,落实责任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首考”中全省排名第二。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毕节新建高标准农田24.05万亩,广袤的田野上,一块块高标准农田如同黑色的丝带,纵横交错,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毕节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30万亩,产量高达256.8万吨,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荣登榜首。不仅如此,毕节的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规模更是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天麻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同时,食用菌、马铃薯、肉牛、家禽、核桃、中药材等产业规模在全省也占据第一位置。“八大特色优势产业”齐头并进,实现综合产值607.64亿元,“三农”的发展基石更加坚实。
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毕节同样成绩斐然。新认证“二品一标”农产品53个,让更多优质农产品有了身份标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45个,毕节的新鲜农产品源源不断送往大湾区,为大湾区的“菜篮子”增添了毕节的色彩。织金县凭借其在休闲农业领域的突出表现,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此外,毕节还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发展的活力持续激发。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寨乐镇蔬菜种植基地的工人在收早熟马铃薯。韩贤普 摄
脱贫成果巩固拓展,筑牢“不返贫”坚固防线
毕节市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毫不懈怠,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原则,深化返贫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化帮扶的工作有序开展,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有保障。
“3 + 1”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这一举措让无数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毕节的脱贫之路越走越稳,脱贫群众的脸上洋溢着更多幸福的笑容。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甘棠镇大寨村现代农业园区一览。史开心 摄
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2024年的毕节乡村,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毕节市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0.58亿元,实施项目2837个,为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在区域协作方面,毕节深化东西部协作,积极争取广州对口帮扶资金3.87亿元,精心实施项目163个,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乡村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提升到60%,“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实现全覆盖,2条公路更是获评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乡村道路越来越平坦,为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同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1%,解决了农村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改)建农村户厕4.75万户,打造“两改两治理”示范村21个,金沙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乡村环境更加整洁美丽。威宁获批全省首个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为乡村能源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此外,毕节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让文明之花在乡村田野中绽放。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三农”底线守得更牢,和美乡村基础更实,农业“基本盘”更稳,毕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正稳步向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