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
  • |
  • 繁体
  • |
  • 加入收藏
  • |
  • 关怀版
乌蒙史话:中共地下党在毕节地区的革命活动

    毕节,这片位于黔西北的红色土地,是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共地下党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毕节地区的革命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篇章。今天,当我们走进毕节市第六军团政治部旧址,那些珍贵的文物、古迹以及地下党活动中的感人故事,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革命思想的传播与早期组织

五四运动后,革命思想逐渐传播到黔西北。毕节的有识之士和进步青年如周稚九、刘超凡等人,先后组织了“少年贵州会毕节支部”、“毕节县国民大会”、“醒民社”等进步组织,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传播反帝爱国思想。织金进步青年刘灿南、谌幼伯等人倡导成立新戏团,蓝运臧(今金沙打鼓新场人)创办了《黔西月刊》,这些进步组织有力推动了革命思想在黔西北的传播。


中共毕节地下党支部的成立

1933年冬,林青、缪正元等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回到家乡毕节,与同学秦天真等人组建了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以此为阵地,他们教唱抗日歌曲,演出反帝反封建戏剧,组织阅读进步书刊,开展进步文化活动。1934年初,林青、缪正元介绍秦天真入党,并成立了中共毕节地下党支部,林青任书记。这是贵州的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旧址的展陈中,我们能看到当年党支部制定的行动纲领手稿,以及林青、缪正元等人使用过的物品,这些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


草原艺术研究社的革命活动

草原艺术研究社是贵州的第一个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也是贵州的第一个抗日救亡文艺社团,有社员200余人。党支部以此为阵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革命文化活动,领导了学潮,向反动势力展开斗争,吸收除暴安良的范建章入党,发展革命武装。1934年6月,由于白色恐怖加剧,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被迫转移到外地活动。


林青与贵州省工委的成立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共贵州地下党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林青同志向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活动情况。党中央承认了贵州地下党,并决定成立中共贵州省工委,林青任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从此,贵州地下党组织直接接受党中央的领导。1935年9月,林青同志牺牲后,邓止戈领导建立了毕节又一个地下党支部,邓止戈任书记,杨杰、邱在先为委员。在旧址的展陈中,我们能看到林青同志诗抄手稿,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年轻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红二、六军团长征与毕节的解放

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前夕,中共隐蔽战线卢育生同志积极做行署专员莫雄的统战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在红军挺进毕节前夜,莫雄率领政要撤离毕节,红军兵不血刃即占领毕节城。中共贵州地下党积极配合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省工委交通员徐健生同志组织“草原艺术社”200多成员到城镇、农村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散发《为抗日讨蒋告工农民众爱国战士书》等文告、传单,组织妇女为红军赶制军服、护理伤员。红军在这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和中共川滇黔省委,同时成立了毕节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大定县拥护红军委员会和一百多个区乡政权。在旧址的展陈中,我们能看到地下党组织群众慰问红军伤员的用具,这些文物让我们感受到红军与毕节人民的深厚情谊。


抗日救国军的成立与地下党的发展

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时,成立了贵州抗日救国军,请贵州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周素园先生任司令,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任参谋长。1937年以后,在全国抗日形势的影响下,中共毕节地下党组织得到了发展壮大。1938年,邱在先、熊蕴竹领导成立了中共毕节县工委,积极派党员参加毕节各界抗敌后援会,利用驻毕节的国民党军政部第八补充兵训练处政治部的名义组织孩子剧团,创办邻里小学,开办群益书店和七月文具用品社,出售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在旧址的展陈中,我们能看到毛泽东写给贵州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周素园的信,信中写到“你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1958年2月1日,周素园因病去世,享年80岁。贺龙于2月2日发唁电:“惊悉周素园副省长逝世,殊感哀悼,特电吊唁。”王震在《周素园文集·序》中称:“周素园的一生,是一个爱国者追求救国救民之路,历经艰难挫折,终于找到真理的一生。”


迎接解放的革命活动

国民党在毕节地区的反动统治崩溃前夕,中共毕节地下党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迎接人民解放军解放毕节。在中共羊场坝特支的努力下,大定羊场坝航发厂员工及高层管理人员开展了抵制迁厂运动,挫败了国民党的迁厂计划,保留了部分技术人员和设备,为新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49年元月,魏元龙领导的海田大队成立,并以海田为中心建立游击区和11个村人民政权,沉重打击了地主武装势力。1949年5月,中国民主联军滇黔边区第二纵队建立,常绍群任司令,张承业任政委,转战于威宁、毕节、镇雄等地,曾一度攻克威信县城,成立革命政权。1949年10月,中共地下党员朱文达、肖元良在织金猫场建立猫场游击队,为人民解放军解放织金作出了积极贡献。1949年12月,陆宗棠、卢嵩岚领导成立了威宁游击团,活动于威宁西部和北部,保护了川滇、威昭公路,维护了威宁半个县的治安。1950年,配合人民解放军打垮了国民党一个师及投诚后叛变的国民党十三兵团李弥残部童登文团。


毕节地区的全面解放

1949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6、17、18军部分师团向毕节地区挺进,于11月25日解放黔西和大定,28日解放毕节。随后相继解放了威宁、赫章、纳雍、水城、织金、金沙等地,至此,毕节地区全部解放。1950年初,由于土匪暴乱,加上一部分投诚的国民党军队叛变,我军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45师与16军47师会同作战,于4—5月收复了织金、纳雍、水城;6—7月取得了金沙合围战的胜利;8—9月完成了威赫合围战,取得了剿匪战争的全面胜利。从1950到1952年间,全区共毙匪两万五千余人,俘虏两万八千多人,投诚起义的土匪一万六千多人。



毕节市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座精神的宝库。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革命先烈的鲜血和智慧。他们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为毕节地区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我们站在这里,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57-8222057、0857-8638410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及政务公开相关事宜)

地址:毕节市七星关区碧阳大道518号
(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E栋215室)
邮箱:bjxs555@163.com

黔ICP备05002319号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021号 网站标识码: 5205000011

版权所有: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Chrome、
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
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